疫情快递

市民政系统营造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氛围:别样清明节 寄托同样的思念

 

  天津北方网讯:“除了需要开展的基本殡葬服务,我们按要求暂停了祭扫服务及相关群体性活动,市民都能配合市防控指挥部的要求。”驱车从快速路前往位于北辰区北仓镇的第一殡仪馆,沿途可见宣传布标幔帐,劝返祭扫市民,业务科长蔡永红告诉记者,清明节小长假首日,第一殡仪馆附近不见往年的喧嚣和拥堵。

  每年的清明节,全市约有500万群众参与祭扫活动,祭扫车辆达30余万辆。疫情当前,人员如此密集,势必会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。按照市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,避免人员扎堆聚集,今年清明节期间,全市殡仪馆、公墓、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,暂停祭扫服务,暂停组织集体共祭、骨灰撒放、植树区骨灰安葬等群体性活动。暂停活动,却不暂停孝道的传承,不暂停爱的传续。连日来,市民政部门推出“云祭扫”“代祭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营造出“移风易俗,文明祭祀”的良好氛围,更多市民选择过一个健康、文明、绿色、低碳的清明节。

  诵读祭文和追思词、书写寄思卡、悬挂丝带、敬献花篮、集体默哀……市民群众不用前往殡葬服务单位现场,由工作人员代为完成祭奠流程,清明节期间,全市各殡仪馆、经营性公墓,对安葬在本单位的逝者,开展免费的集体代祭服务。天津寝园、天津憩园在开展代祭服务基础上,还对8.2万余座墓碑,提供一次免费擦拭服务。

  代祭服务不仅限于陆地上,每年定期举行的“都市文明”海上集体共祭活动,今年改为“海之眠”海上代祭仪式。仪式上,满载鲜花的游轮缓缓向大海驶去,工作人员点亮祈福灯,为不能到场的群众写下可降解祭奠卡片,并伴随花瓣撒向大海中,轮船鸣笛,致敬逝者。

  网上免费祭扫平台、都市文明集体共祭“云”服务、全时全域家庭追思会场景……尽管不能亲赴现场祭奠先人,市民仍旧有多渠道可选,满足居家祭奠需求。在线献花、网络寄语、媒体点播,市民把现实中的亲人纪念馆与公墓“搬”到电脑上,在网上追思先人,寄托思念。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,连日来,市民政局官方网站专设的网上文明祭扫板块,受到市民的关注,截至4月4日16:30,注册用户11834户,建立纪念馆6350个。(津云新闻编辑刘颖)

TOP